所在位置: 首页> 技术文章> 其它>
文章详情

磁栅尺与录磁原理

日期:2025-05-02 03:25
浏览次数:5426
摘要:

       已录刻好磁波的磁性尺,称为磁尺
磁尺上相邻栅波的间隔距离,称为磁栅的波长,又称为磁栅的节距。磁栅尺磁栅数显系统的基准元件。波长就是磁栅尺的长度计量单位。任一被测长度都可用与其对应的若干磁栅波长之和来表示。
磁栅的尺体可由满足一定要求的磁栅合金制成,也可由表面镀上一层硬磁合金的磁性材料制成。对制成磁栅尺的硬磁合金磁性材料的性能有如下要求:
1)        良好的磁性能:材料应具有较大的剩磁和矫顽力,即材料的磁滞回线应较胖大。
2)        良好的磁均匀性:材料的磁均匀性是保证录磁后剩磁幅值相等的关键,只有良好的磁均匀性,才能保证磁栅的精度。
3)        良好的磁稳定性:材料录磁后剩磁强度应不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很快减弱磁性能。
4)        良好的力学性能: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、硬度和耐磨性,易于机械加工及不易受外界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。
5)        一定频率特性:能保证在具有一定剩磁强度的要求下录上所需的波长磁波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 6)     常用的硬磁合金是:Cu-Ni-Fe合金或Fe-Cr-Co合金,常用的磁性镀层的成分是Ni、Co、Po 

 
2.录磁的原理
利用与录音技术相似的方法,通过录磁头在磁性尺(或盘)上录制出间隔严格相等的磁波这一过程,称为录磁。 
 
录磁头的实质是一个有气隙的电感性元件。在录磁头上加入某一批规律的电信号,就会在录磁头内形成一个磁通,这个磁通由于气隙处磁阻增大而在气隙两端产生一定的漏磁通。若磁性材料以一定速度通过录磁头气隙,气隙处及其相邻部分的磁通和漏磁通将由磁性材料闭合。因此,与录磁头相接触的那部分磁性材料被磁化。同时,磁性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矫顽力,故磁性材料被磁化的部分在录磁头离开后,因剩磁效应而保留其磁化状态。由于磁性材料与录磁头有相对运动而被刻录上变化的磁信号,且磁信号的变化规律与加至录磁头上的电信号的变化规律一致。录刻在磁性材料表面的磁信号及其磁力线就呈交替分布)
由于录磁头的间隙有一定厚度,再加上读磁头的芯片(即间隙)也有一定厚度,它对磁栅尺上的磁信号的分布起一个平滑作用,因此,认为磁尺上的磁信号强度分布服从正弦定律。


磁栅尺与录磁原理
下一篇: 磁栅的历史和分类
上一篇: 磁栅尺原理

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559号